文 | 青菀杳声闻
前言
疫苗本该是用来治病救人的,科兴却把疫苗变成了资本争斗的战场。
长达十年的内斗,有的创始人都去吃牢饭了,这次竟然突然说要分红。
这立马就让科兴重回风口浪尖了,这种局面究竟是怎样造成的?
分红背后的内部斗争
多年以来,为了科兴的控制权,一直在进行斗争,说是对抗,其实结果就是两败俱伤。
2009年11月,科兴生物正式上市,开始挂牌交易。
到了2016年,因为美股的估值比较低,公司计划私有化退市并回归内地上市,这也有利于公司进行资源整合。
当时时任董事长尹卫东和潘爱华对这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。
他们开始各自行动,分别组成不同的阵营,这时科兴生物的控制权之战就此正式开始。
2016年,尹卫东为首的董事会为了保证现有的管理团队不发生变化,开始联合赛富基金进行投资,来增加权重。
潘爱华则是更换管理层,重新搭建新的团队,并引进新的投资和医药。
为了争夺科兴的实际控制权,双方的斗争用上了各种手段。
为了扭转局势,尹卫东开启“毒丸计划”,给潘爱华之外的其他股东大量增加新股,想借此稀释潘爱华的持有股份。
潘爱华也不甘示弱,从尹卫东手中抢公章,还直接派人把科兴工厂的门锁换了,这样就导致生产设备没有办法正常运行,1540万元的货物也放坏了,损失惨重,疫苗的供应断了,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影响。
不仅如此,潘爱华拒绝向监管部门提供完整财报,导致科兴生物被迫停牌,股价长期冻结在每股6.47美元。
停牌长达6年,当时正是疫苗概念股暴涨的黄金时期,科兴却根本无法融资变现,几十亿美元的潜在价值化为泡影。
尹卫东和潘爱华的内斗,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,科兴生物的发展也因此越来越慢。
但让人没想到的是,很快,科兴就迎来了新的转机。
疫情爆发,科兴旗下的克尔来福疫苗问世,一举拿下海外市场的青睐。2021年,科兴净利润飙升至84.67亿美元,达到了2015-2020年利润总和的35倍以上。
截至2024年,其账面上资金约103亿美元。
然而,随着疫情的逐渐消失,科兴生物的业绩也开始下降。
甚至,2023年其净亏损达到1亿美元,克尔来福疫苗也不得不停产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两位创始人却依然深陷内斗之中,根本不关注公司的发展。
终于在2024年,潘爱华因挪用资金和私转厦门未名股权被判刑13年,一位创始人入狱了,尹卫东本以为可以掌控公司了。
但是,资本的游戏才刚刚开始,说起来也是潘爱华给尹卫东埋的雷,潘爱华之前引入的强新资本,其实是美国资本。
美国资本是不会轻易放手的,牢牢把握着资本的话语权。
2025年1月,英国法院裁定2018年“毒丸计划”无效,尹卫东彻底失去了对科兴的实际控制权。
李嘉强为首的董事会新势力全面上位,科兴彻底失去创始人掌控。
最终,科兴还是落到了华尔街资本的口袋里,它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变数。
巨额分红
公司分红并不新鲜,让人震惊的是,这次分红的利息竟然是股价的8.5倍,这也就意味着分红之后,科兴就变成了一个空壳公司。
根据科兴生物的公告,在股东大会之前,将支付每股55美元的股息,后续还会加上其他分红,最高可以达到每股124美元的高额股息。
要知道,科兴生物在停牌前的股价仅为6.47美元/股,市值3.89亿美元,按照55美元的股息去算,股息率就达到了850%。
举个例子,要是花一百块钱去买科兴的股票,就能直接返现850块钱。
这些让人大吃一惊的数字,真的是单纯的慷慨赠送么?尤其是和股东、董事会成员紧密相连时,这更像是用金钱去当筹码进行内部斗争。
想要争夺控制权,就先把“家底”分个一干二净,若巨额分红全部实施,将消耗公司账上绝大部分现金。
这种“分光吃光”的策略,通过主动削减企业的潜在价值,让对手失去争夺控制权的意义,即便未来易主,接手的也可能是一个空壳公司。
有市场专业人士认为,科兴生物这波“自杀式分红”可能是管理层通过资本运作削弱潜在对手,账上资金分光后,即便将来换了掌权者,能调动的战略资源也会大减。
网友都纷纷猜测这样分红是为了在股东大会前用金钱诱惑,拉拢人心,还有人认为这分明就是在唱空城计,看似接手科兴生物很不错,其实却是空有其表,说白了就是没资金了。
股东之前内斗的下场就是没有真正的赢家,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,最后两败俱伤。
科兴这事是有前车之鉴的,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和资本方阎焱因为品牌商标闹得不可开交,公司退市了,吴长江也入狱了,即使在2024年出狱之后,也没能挽救雷士。
市场是千变万化的,市场上的竞争也很激烈,公司内斗只会影响公司的发展,这就给了其他同类公司可乘之机。
科兴的内斗就导致公司没有及时拓展包括非洲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,市场被辉瑞等巨头抢占。
内部资金链断裂,融资停滞,股价停牌资金冻结,使科兴丧失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。
更致命的,不是利润被分走,而是信任在被掏空。
内斗彻底影响了科兴的外部形象,也摧毁了市场最后的耐心。
合作方观望、客户质疑,连曾经引以为傲的“疫苗王者”光环,也变得不复存在了。
对一家靠研发续命、靠信任吃饭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,信任一旦塌方,就是全线失守。
从疫情中的神坛跌落到今天的内耗泥潭,科兴的命运转折,不只是衰退那么简单。
未来,随着巨额分红计划的推进,科兴的发展充满未知的变数,其股票能否恢复正常交易,还会不会继续内部斗争,这实在令人难以预料。
信源:2025-07-11 观察者网 “新冠疫苗”之王科兴生物派发巨额分红,七年内斗迎来终局?
2025-07-12 经济观察报 分红280亿背后谁的科兴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